对于每个地方来说,文化信息的承载最为密集、情感色彩最为浓烈、道德教化作用最为深刻、记忆传承最为有力的当属一方的民俗文化,因为它是传承民间文化最重要的综合载体。同内地的民俗文化相比较,香港本地的民俗文化别具特色。例如“吃盆菜”、“大坑中秋舞火龙”、“抢包山”等等。
吃盆菜

“吃盆菜”是香港的九龙、沙田、大埔、元水和深圳一带最有民俗特色的传统宴席。每逢喜庆及红白喜事需要宴请宾客,主人家便请专业厨师制作盆菜供客人享用。每桌只有一大木盆,盆内按预先烧熟菜肴的贵贱依次层层叠放。底菜一般是萝卜及其他蔬菜,接着是大块猪肉、肉皮、鸡、鹅、鱼、虾、蟹、蚝等。凑齐10人吃一盆,传统是从高到低,一层层吃;象征合家团圆、满堂吉庆,加上盆菜盘满钵满的形态,尽显繁荣兴旺之寓意。
烧黄纸
又叫“斩鸡头”,是曾一度在香港流行的一种民间发毒誓的形式。仪式开始,双方跪在神案前,面对神像,点燃香烛,顶礼膜拜。然后,双方各执一张黄纸,高声吟诵誓言,多为“清心直说,并无虚言”、“若有戏言,不得好死,断子绝孙”之类。接着,庙内执事取出早已准备好的菜刀、砧板和雄鸡一只,一刀斩下鸡头,让鸡血洒在写有毒誓的黄纸上,再将黄纸焚烧,方为了结。后来法庭处理一些无头案时,利用民众愚昧的民俗心理,也采取这种形式,土洋结合,“斩鸡头,断疑案”。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
每年的端午节,香港各地都会举行赛龙舟比赛,百舸竞渡,场面十分热闹。连一些外国人也都赶来积极参与。
抢包山

香港长洲的习俗。据说18世纪的清朝,长洲发生了瘟疫,导致不少平民死亡。后来得到玄天上帝的指引,瘟疫得以制止。居民为了酬谢神恩,便扮成神祇在大街上游行驱赶瘟神,并且在长洲北帝庙前竖起三个包山,作为祭祀之用。每个包山高约13米,用竹棚搭成,每个包山挂上了约一万六千个包子。包子名为“幽包”,是一种曾被供神的印有红色“寿”字的莲蓉包,又叫“平安包”。摘得包子越多,福气亦越多。但自从1979年发生包山倒塌意外事件后,相隔了26年,2005年才首次复办这项传统习俗。
相关文章:香港民间信仰:满天神佛恭敬伺候 无一怠慢(组图) 香港民俗:习俗化石鹅颈桥下“打小人”(组图) 200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记录这一历史时刻(组图) 视频:香港传统民俗活动-长洲太平清醮庆典 太平清醮:香港充满乡土气息的独特民俗(多图) 海南、香港小吃大拼比,美食色诱惑 [多图、精彩] 香港民间习俗-斩鸡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