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头角渔灯舞表演

南澳渔民娶亲

石岩客家山歌演出

南澳祭妈祖仪式

贾氏点穴疗法现场示范

香云纱时装秀
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深圳将在市博物馆老馆举行文化遗产日系列展演活动。据了解,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名传承人名单已经公布,目前深圳已有31人成为“非遗”传承人。昨日,市文化局正式推出了《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和《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及保护暂行办法》,这是深圳市第一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制定的法规性文件,将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细化和制度化。
“非遗”网站正式开通
据了解,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自2005年开始进行普查,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截至目前已发掘出了24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一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分别被列入国家、省、市、区的保护名录。其中58个被列入区级名录,先后两批共39个项目被列入市级名录,12个被列入省级名录。沙头角渔灯舞和平乐郭氏正骨医术两个项目正式进入国家级名录;先后分两批公布了31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深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书已正式出版发行,市、区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已初步建立。
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刘兴范介绍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各不相同,目前保护中心正在进行具体的研究。他提出,对于渔灯舞的表演,可以在深圳举行渔灯舞节,结合旅游来进行推广,正如山东潍坊的风筝节每年可以带来3000万元的效益,深圳的渔灯舞节也将能成为产业发展的另一条路。目前,深圳已对具有百年历史的骆氏腹诊推拿术进行推广性保护,推拿术作为一种健身操,将以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再加以艺术加工整理,出版光碟和书籍推广到全国。目前,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也正式开通。
“非遗”传承人年轻化
昨日还正式公布了深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14位代表性传承人。选择传承人的标准除了具有传承能力外,还需要身体强健。据介绍,这批传承人普遍年轻化,最年轻的是香云纱染整技艺的传承人欧阳小战,只有39岁,大多数传承人都在四五十岁。
在“非遗”传承人的规定上,市文化局还推出了规范性文件《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及保护暂行办法》,该文件对名录申报和传承人的条件、标准、申报主体以及保护计划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为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其中特别提出,除了每年对正常开展传承活动的传承人及学徒都应给予一定数额的传承补贴外,每年还会让传承人享受一次免费的身体检查,并且每年由市文化行政部门或是保护机构组织开展对传承人上门慰问等活动。
此外,目前市文化局正在制定落实《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三年实施方案,其中调动社会力量推进文物保护和博物馆事业发展是一个重要内容。由市文化局起草的《深圳市政府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办法》,最近拟报市政府审议。该办法出台后,通过向民间收藏者和非国有博物馆提供办馆场地、运行经费补贴、“寄展”服务等政策支持,将会有力促进民间收藏活动和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
邀请市民看现场表演
深圳市一系列文化遗产日活动将在6月13日拉开帷幕。届时,市民们将可以到现场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展演,现场展演项目有:香云纱服饰表演、平湖纸龙舞、上川醒狮舞、坂田永胜堂麒麟舞、粤剧、客家山歌等表演;还有贾氏点穴疗法、骆氏腹诊推拿术、香云纱染整技艺、内画制作技艺、草编工艺、剪影艺术、客家凉帽编织技艺、捏面人工艺等技艺的展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览包括已列入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简介及有关实物,将在展厅滚动播放系统反映3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录像片,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展演重视互动
《三十万里探宝行——管祥麟考察中国民族民间艺术成果展》内容丰富,该展汇集管祥麟先生20余年来收集的服饰、织物、木版年画、剪纸、皮影等民族民间艺术品千余件(套),系统展示了我国各民族民间艺术的历史与现状。此外,深圳考古成果进社区,以可移动式展板形式深入社区,宣传深圳考古成果和深圳历史文化。
每年的例常项目免费文物鉴定将在市博物馆老馆设点,文化遗产日当天邀请来省市外文物鉴定专家,开展文物鉴定活动。此外,还将在罗湖区莲塘工业香云纱展示馆举办《香云纱染整技艺展示会》;在市群众艺术馆举办深圳原住民民俗民情摄影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讲座等活动。
第二批“非遗”传承人名单
大鹏山歌 欧进兴
龙岗皆歌 罗盘颂
大船坑麒麟舞 谢玉球
松岗七星狮舞 文琰森
舞草龙 何连胜
坂田永胜堂麒麟舞 张志明
香云纱染整技艺 欧阳小战
红釉彩瓷 刘权辉
骆氏腹诊推拿术 骆竞洪 骆仲遥
贾氏点穴疗法 陈荣钟
南澳渔民娶亲礼俗 陈瑞琼
家人婚俗 苏玉莲
“辞沙”祭妈祖大典 阮成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