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台北10月14日电(记者许雪毅、赵博)对台湾地区少数民族平埔人后裔的聚落——小林部落的人来说,13日的“小林平埔夜祭”十分特别,这是莫拉克台风后的第十次夜祭,也是他们首次迎来内蒙古非遗团队。两岸少数民族载歌载舞,共同表达对风调雨顺的期盼。
当晚,雨后的高雄市甲仙区平埔文化园区显得格外清爽。园区的小林公廨广场上,里三层、外三层,满满都是人。
10月13日,身着传统服饰的小林部落人们在夜祭活动上祭祀。(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每年农历九月十五,小林部落都会举办太祖夜祭,这是高雄极具代表性的平埔文化盛典。白天,小林部落的人们翻修公廨,携带肉、酒、米等祭品到公廨祭祀太祖,晚上举行公祭和牵戏。在当晚的牵戏中,身着传统服饰的小林部落民众,盛情邀请内蒙古非遗团队加入,大家手牵手、围成圈,配合着简单进退的舞步,边唱边跳,其乐融融。
牵戏过后,欢快的鼓声一阵赛过一阵,大鼓阵、跳鼓阵、牛犁阵……小林部落民众在奔放的舞蹈中释放激情与活力。
10月13日,内蒙古非遗团队演员在小林部落夜祭活动上表演。(陈斌摄)
紧随其后,内蒙古非遗团队盛装上场,带来了呼麦、长调民歌、好来宝、二重唱和马头琴演奏等精彩节目。
每个节目演出前,蒙古族主持人都会简要介绍其中的精妙之处:呼麦,是一种独特的喉音艺术,一个人能同时演唱两三个声部;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既能演奏激扬的旋律又能演奏悠扬的曲调……
“因为我们今生有缘,让我有个心愿,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陪你一起看草原……”两位蒙古族歌手唱起《陪你一起看草原》,这盛情的邀请引发现场阵阵掌声。
领略了蒙古族文化风情后,小林部落的人也带来了他们最传统的节目——古谣。 [1] [2] 下一页
编辑:folk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