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腊月初五,原是“五豆节”,在过去民间“五豆节”是很隆重的节日,特别是在后稷教民稼穑的关中故地。为纪念这位农业之先贤拓荒播植泽惠后人之业绩,五豆节便自古而今传承而来。如同过腊八节叫“过腊八”一样,这个节日关中人亲切地称呼为“过五豆。”
过冬至,长枣刺;
过五豆,长斧头;
过腊八,长杈把;
过一年,长一椽。
“五豆节”里家家户户吃“五豆”,所谓吃“五豆”,就是吃用五种豆子熬成的粥,俗称“五豆粥”。吃五豆的风俗,在陕西关中各地的农村普遍流传着,具体的吃法也因条件不同,大同小异。一般人们腊月初三就开始精心选料,并提前把挑好的五种豆子放进大砂锅,用文火细细地熬。如此两天两夜,到了腊月初五一早,锅中的豆子早已煮得稀烂,色泽亮丽,香气扑鼻,这时,再把红薯和大米放进去,熬上两个时辰左右出锅。 如此熬出的五豆粥,黏糊糊的,舀起来能拉成一条细细的线,浓稠味美,营养丰富。在寒风刺骨的隆冬时节,喝上一碗这样的粥,甜在嘴里,暖在胃里,美在心头,说不出的熨帖、舒坦。 老百姓相信,五豆节家里有五豆,便预示着以后的日子如豆子般圆满,吃了“五豆粥”,来年定然五谷丰登,五路发财! [1] [2] [3] 下一页
编辑:folk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