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第四届佛教文化节暨第十八届国际旅游月开幕
22日上午,海内外万余人齐聚五台山文化广场,见证五台山第四届佛教文化节暨第十八届国际旅游月开幕。
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家的驻华大使、代办出席了开幕式。五台山女子佛学院200多名学员的歌舞表演,拉开了佛教气氛浓郁的文艺表演的帷幕。国内外的佛教艺术团体会同五台山当地歌舞团体表演了“五台山祈福世界和平颂”、佛教歌舞《吉祥颂》、藏舞《跳布扎》等节目。
据介绍,本届佛教文化节暨国际旅游月期间将有书画、碑帖、剪纸、摄影、文物、餐饮、堆锦艺术等展览,还将邀请知名企业家和各旅游行业负责人联谊,并组织项目洽谈、旅游产品推介等活动。
山西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本届文化节暨旅游月活动闭幕式将于9月22日举行,届时将推出五台山秋冬旅游项目。
延伸阅读
清雅梵音萦绕五台 千年佛乐盛世传承
新华网山西五台山8月22日专电(记者原碧霞)22日,第四届五台山佛教文化节开幕。开幕式上,一曲曲悠扬清远、宛如天籁般的五台山佛乐令宾朋如痴如醉。
“五台山佛乐传承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年历史了,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很多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活化石’。”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五台山佛乐的山西省音乐舞蹈研究所研究员韩军告诉记者。
韩军说,作为北方佛乐的代表,五台山佛乐与五台山佛教同生共荣。它渊源于印度佛教音乐,到了唐代,五台山佛乐达到繁盛,形成了独唱、齐唱、轮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元、明之交,乐器被引入五台山佛教,使五台山佛教仪式艺术性大大提高。
目前,五台山是兼有汉传佛教(俗称青庙)和藏传佛教(俗称黄庙)的佛教圣地,而这里的佛乐也分为青庙音乐和黄庙音乐两种,都由声乐演唱和器乐演奏两部分组成,其曲式多样、自古流传。
据介绍,随着五台山传统法事的减少,应用的佛乐也少了用场,一些传统曲目渐渐遗失。此外,传承人问题也是五台山佛乐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保护千年佛乐,2006年,五台山佛乐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韩军告诉记者,他即将参加中国佛乐探讨会,参会的有很多是博士、博士后。
为了让五台山佛乐有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今年4月,首个五台山佛乐艺术团--中国五台山梵音佛教文化艺术团成立。如今,继承五台山传统佛乐、培养新一代技艺精湛的僧人队伍,已经成为研究佛教文化和佛乐的专家学者们所关心的课题。在五台山,不少寺庙成立了自己的佛乐队,佛教音乐成为这些寺院僧人每日研习的功课之一。南山寺还成立了“五台山禅门佛事音乐培训班”,向僧人们传授佛乐演奏知识。
记者了解到,尽管千年佛乐在盛世得到较好传承,但仍有一个问题让专家们感到忧心:“现在很多佛乐都是用来表演的,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原生态。”韩军认为,传承五台山佛乐,更需要五台山僧众的共同努力。
五台山为什么被尊称为佛教圣地?
五台山上究竟有多少寺庙?
新华网太原8月19日专电(记者原碧霞)俗话说,“五台归来不看庙”。位于山西省的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去过五台山的人,都为五台山上林立的寺庙感到惊叹。那么,五台山上究竟有多少寺庙呢?
专家指出,即使到现在,要想说出五台山上有多少寺庙也很困难。据记载,五台山上寺庙最多时是在唐代,有“大寺三百六,若兰(小寺庙)无其数”。1956年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为124处。由于经常有一些寺庙正在建设或修复,五台山上究竟有多少寺庙,始终是个动态的数字。
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五台山研究会副会长崔正森告诉记者,五台山自东汉(公元68年)开始建庙,至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现保存比较完整、有宗教活动场所证书的寺庙68座,是中国现存最大、最集中的寺庙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