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婚庆用品的银盾、搪瓷脸盆,写着毛主席语录的结婚证书……你是否见过这些反映老上海人婚俗变化的纪念品?在曹杨路510号的普陀区婚姻登记处,目前正在举办一场婚俗陈列展,一些从民间收藏者手里征集到的难得一见的展品,“能让现代人看看过去的婚俗和婚姻观,从中受到启迪”。 “解放前的结婚证书上,不仅有结婚人名字,还有主婚人、介绍人、证婚人的签名。”一对年轻夫妇仔细端详一张“民国三十七年”的结婚证书,十分惊讶。解放前的结婚证书形式各异,既有中华书局的版本,也有一些集团公司、同乡会印行的版本,有的结婚证书还用绢质手工着色。而一张上海著名表演艺术家、滑稽界泰斗姚慕双与爱人周佩芳的结婚证书,设计格外别致,纸面上方的牡丹硕大醒目,两侧的凤凰气势不凡,还绘有花丛、池塘和一对戏水鸳鸯。 每个时代的结婚证时都颇具时代特点。1950年推行的带有证书皮的结婚证书很受欢迎,证书色彩亮丽,整体风格预示“走进新时代”,并有用绢面装帧的红色证书皮;1952年《婚姻法》颁布那年的结婚公证书难得一见,首次将男女双方的照片贴在婚书上;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带语录的结婚证书,看起来像一面奖状,上方绘有五星红旗……
[1] [2] [3] 下一页
编辑:半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