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天柱县石洞镇方圆几十里的侗寨,男女青年结婚别具一番民族风味。天柱县石洞高坡侗族村寨男女青年结婚整体分为:提亲、订婚和结婚三个过程。这种婚俗独特、文明、幽默、风趣、大方,似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大山里传承了千百年,让一代代新娘新郎幸福一生,恩爱无穷。今年春节回家,笔者重当一回“关亲郎”(接亲帮),亲身体验了侗族婚礼的全过程。 一块煎粑提亲 提亲,意味着名媒正娶。男方本人或父母看上女方后,便托媒去女方家说亲,即为问婚。问婚是随便的,只带一块糯米煎粑。姑娘及家长同意了,家人便将糯米煎粑一点点地分给族里亲人吃;不同意,即物归原主,两家照样是邻里好友,山里的习俗是“男到18理多问,女大18盼媒询”(现到龄才婚)。问者不相亏,谁家姑娘多人问,就更显得漂亮金贵,所以第一次问婚是不成的,一般都得两三次才能搞定。一桩婚事成功后,男方将用一个猪头去酬谢媒人。 一个南瓜订婚 女方同意婚事后,双方选个黄道吉日进行订婚。订婚较为隆重,男女方的舅母、姑妈、姑爷及房族爷崽都各自前来吃油茶。男方给女方家的订婚礼物为一块银币,一块糯米煎粑、一两斤炒米、一壶酒、一个大南瓜、几斤猪肉等(现在更改或增多)。男女双方的亲戚朋友吃订婚酒只放鞭炮,不送礼,俗称“过篮子”。订婚后,就得“过礼”,男方要给女方家送钱办嫁妆,送去猪肉、米酒和大米还有盐粑等,供娘家酬办婚事。订婚后要两三年才结婚,结婚后女方只是农忙或逢年过节去郎家,三五年有了孩子后才全部住到郎家来。
[1] [2] [3] 下一页
编辑:半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