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迎亲 侗寨在黑沉沉的夜空中枕着大山腰进入了梦乡。只有那连接村寨的要道,岔路口、小溪旁,三堆五堆篝火,时明时灭。闪着疲惫的眼睛…… 篝火旁围着侗家的男青年,亦有些半大的男孩走来,青年们当然是欢迎他们的,因为当火堆里的柴草将燃尽的时候,长几岁的男青年便指派他们摸黑去弄些柴草来,又把篝火拨旺。孩子们也乐此不疲,他们顽皮的睑蛋在跳动的篝火中闪着兴奋的光芒。
 贵州黎平肇兴侗寨女孩
岁阑年尽,寒气逼人,这些男青年何以不在家休息,跑到村边路口烧火干什么呢?原来他们在等着看接新娘。 程阳桥畔侗家人接新娘,大都选在春节前后,且集中在腊月二十八、三十晚上。这晚,大村寨接来的新娘多达数十个,少也有十个八个。接新娘不抬轿子,不送嫁妆、不吹唢呐,只由新郎和伴郎在鸡叫前把新娘接出家门。 男青年们或是怀着好奇,或是图先睹为快,或是有意去羞新娘。总之他们早有准备,为新娘设计好走的路线。他们在别的岔路、小路,或是他们认为新娘不应该走的道路上,铺上烂塘泥,撒上阴沟水,只留下唯一的通道,于是穿新鞋袜的新娘别无选择,只奸乖乖地按照他们设计的路线朝篝火边走来。
 送亲
当新娘走近第一堆篝火旁时,睡眼惺忪的守火人顿时精神振奋,悄悄溜入暗处。篝火的亮光将新娘的睑蛋映得红红的,还有兴奋和害羞都交织在脸上。此时暗地里便蓦然响起“煎蜡呜唬,雨蜡唬”的欢呼声,这是守火人快乐的叫喊。继之,半大的孩子们还似念似唱着顺口溜:“新娘新娘快走吧!快快跟郎到婆家,恩恩爱爱同哥睡,早日抱个胖娃娃!”声音在夜空中传了很远,守在下一堆篝火的人们听见了,激动异常,赶快添加柴草,迎接新娘。这样下堆篝火送,再下堆篝火接,新娘大可不必打灯,光亮一直照到婆家门口,这就是侗寨里流传久远的篝火迎亲。
 侗族婚礼,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而婚礼中最奇特、最隆重的是送新娘“回门,。送新娘回娘家时新郎不得随行,而由新郎家的兄弟姐妹和亲朋好友挑着彩礼,组成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送亲的队伍越长,表示新郎家的家业越兴旺。彩礼有猪、米以及侗族特有的酸鱼、酸肉、酸鸭等。一大早人们就忙起来了。。。
闹新娘油茶 在吃喜酒的那天晚上,村上的后生们换上新装,一同到郎家去闹新娘油茶。后生们一走进火塘,知趣的家婆家公悄悄溜走了,新娘也借故躲进了新房。这时,后生们互相挤眉弄眼,暗送“秋波”,一会儿,说的说,嚷的嚷:“不打油茶,‘响雷’了!”于是,一阵阵脚步声,木楼板被跺得“嘭嘭”的响,脚跺累了,又放鞭炮,鞭炮未停响声又起:“我们想吃油茶啦,新娘快出来打油茶呀!”闹到这地步,若新娘还不出来打油茶,后生们就烧起旺旺的大火,架上铁锅,不放水,不放油,把铁锅烧得红红的,有人劝有人嚷:“不要添柴加火了,锅头裂啦!”这一招真灵,许是新娘怕烧坏婆家的铁锅,便打开房门,假装又气又无奈地走出来。后生们见到新娘,个个双手抱膝,端正而坐,表现出老实巴交的模样。 阴米、饭豆、糯米团、猪肝、粉肠等佐料早巳备妤,新娘不费多大工夫就将一碗碗香喷喷的油茶捧到客人面前。敬茶中,若新娘“看中”你,你就是最“幸运”的人了。新娘把用细线穿起的糯米团、猪肝粉肠放进茶碗,盛上滚烫的茶水送到你面前。叫你无法下口。不一会儿,新娘又回头一个劲地催你快吃快添,全屋人的眼睛跟着你转,伴随着欢呼声,即使昔日再调皮的后生,此时也变成难为情的大姑娘了。
 鞭炮雾中的送亲队伍。浩浩荡荡的队伍从村寨延伸。。。
新娘油茶,人吃三碗,吃罢最后一碗,后牛们悄悄掏钱,钱不在乎多少,而在乎诚意。于是,喝茶人将份小礼或放碗里,或压碗底,或架在筷子上。名曰新娘“针线钱”。 新娘油茶,对她来说,一辈子只能打一次,后生们闹新娘油茶,一生也屈指可数,这难得的参与,将永久地存留在侗家人的心底。
相关文章: 侗族婚礼—踩脚后跟试情意和火把迎亲(图) 【组图】侗族婚俗 风土人情---实拍中国最美乡村的欢乐婚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