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与藏刀收藏者金志国先生谈起他对藏刀的喜爱,这位儒雅的男士眼中透出的光彩,立时反射出了当年捧着藏刀的那个小男孩。“那次经历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藏刀”。从那以后,金志国的心中就种下了对藏刀的热爱。少年金志国还不懂什么叫收藏,也没有能力拥有一把真正的藏刀。早期进藏的父母,节衣缩食省下的钱,全都花在了三年一次的回乡探亲路上,不可能有闲钱给小孩子去购买生活必须品之外的东西。但是,那种热爱仅仅是出于男孩子天性中对兵器“刀”的喜爱,对于其中蕴含的藏文化,少年金志国并没有什么概念。
高中毕业,正值“四人帮”被粉碎,西藏自治区文化局文艺处在拉萨招工,写作文经常被老师夸奖的金志国收到了当年仅有的两份招工函之一,参加了工作。工作内容主要是学习文学创作,金志国这才开始用心去看他生长了多年的拉萨和西藏、去探究藏文化。经常去八廓街转转、去藏族朋友家聊天,参与各种当地的节庆……也就是在这期间,八廓街上出售的藏刀越来越多次地让他驻足。不知不觉中,藏文化逐渐成为他喜爱刀具的主要原因。

金志国拥有的第一把藏刀就是在八廓街买的,花掉了他当时将近1/3的月工资。“那是一把白铜錾花的短刀,一尺来长,刀身很宽,木柄,握在手里很踏实,既好看又实用。”金志国咬咬牙,用10块钱买下了它。“实用”是他喜欢藏刀的原因之一,也是他后来收藏刀具的一项重要指标。“那个年代,许多藏族人腰间都挂着一把短刀,因为他们平时吃肉、干活、防身……都离不开刀。”以前的藏刀一定是实用性第一的,因为拿它干切割剔砍的活儿,锋利、耐用和好用是基本标准,美观的装饰只是锦上添花。这样的观点也影响了金志国,哪怕是重金买来的藏品,也常常被他拿出来干点下厨砍肉、上树砍枝的活儿。
这显然是有违收藏常规的做法,但是,金志国出乎人意料的收藏习惯还不止这一点。
细看他从藏品中挑出来展示给我的几件有代表性的精品,形制、材质、尺寸、风格、样式各异,每一把都是珍品。他在品评时,总是旁若无人地啧啧称赞,眼光中毫不掩饰那无限的喜爱和愉悦:
“你看这个刀身,没有见过这么宽大厚实的吧!”
“这一把,刀柄用的是上好的黄铜,这么多年了,颜色还这么纯正!”
“你再看这把的刀鞘,上面蒙的兽皮还带着小爪!”
“还有这把的刀型、那一把的装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folk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