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麦格隆”这三个字,我心中顿生崇敬与怀念,思绪回到2006年夏天的阿里。
从实习算起,我的媒体人生涯持续了20年。采访过无数的人,绝大多数人只是一面之缘,不翻采访笔记根本想不起;少数人会有一段时间的记忆或联系,时间长了,也就淡忘并不相往来,但是有那么几位,虽然只是一次短暂的采访交谈,却让我铭记一生——麦格隆就是其中一位。
一提到“麦格隆”这三个字,我心中顿生崇敬与怀念,思绪回到2006年8月的阿里。
为了阿里之行,我做了很多准备,其中关于青藏高原上最重要的文化构成之一——象雄文明的发源、西藏最早的宗教——苯教的发展脉络等等,都是我关注的内容。位于噶尔县门士乡的古如江寺是我采访的一个重点。这个修建于1924年的寺庙,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这片地域的历史可是大有来头:据建寺者琼追?晋美南卡多杰考证,这附近是象雄都城王宫穹窿银城的所在地,而且苯教大师真巴南喀曾在此修行,琼追克服重重困难在此破土兴建了寺庙,成为后弘期在阿里重兴苯教的第一人。后来他被追认为苯教圣人真巴南喀的转世。再后来,在2006年,琼追所建的古如江寺又有了巨大的发现:考古专家在寺庙门前的墓穴中发现了卡尔东遗址,这个遗址内出土的文物,证实了西藏在2000多年以前就和中原乃至周边国家有了高规格的贸易往来。刷新了土蕃文献中关于丝绸之路贸易的相关记载。
 图为古如江寺大殿
如此恢宏的历史,全被掩埋在高原的沙土之下,现在,我的眼前一片荒芜,只剩古如江寺的万字符闪耀着淡金色的光芒,还有寺院外面山壁上圣人的修行洞外褪色的经幡在风中翻飞。
那次我是搭车前往,车主是当时的拉萨水利局局长,受托捎我去阿里。要让局长在雨季烂路时节占用赶路的时间带我去拜访古如江寺,实在有些难为他,我沿途说了好多关于该寺该地的重要性,并且真诚地恳请,终于,局长答应给我半天的时间。
早上九点我们就到达了门市乡,我需要翻译,于是找到乡长家,乡长肯定能说汉语。拍门把乡长唤了出来,他一头乱发,显然是被我们吵醒的,说明来意,人家也不恼,披上衣服就上了我们的车,直奔古如江寺。
从乡中心出来12公里,当海拔到达4400米左右时,眼前一片平坦和荒凉,我看见了围墙和经幡,知道寺庙到了。当时寺庙里只有一个僧人次成平措,他用手指着寺庙大门旁边的山崖说:“这几天下暴雨,麦格隆的修行洞被山上流下来的泥沙堵了,他们正在挖,已经挖了两天了,还没挖通。”
 图为山壁上的修行洞
[1] [2] [3] 下一页
编辑:folk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