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问我答】
#光明智库你来问#【一起聊聊传统村落的现状和未来】古人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今人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古至今,沉浸在优美的山村图景中是人们孜孜以求的梦想。现在的传统村落生态如何?如何保护传统村落的人文与生态资源?本期答问嘉宾是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智库研究员邓昶@DC把酒临风。
@qinxue4112:传统村落不只是物质资源,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如何让传统村落既“留得住”又“活得好”?
@DC把酒临风:保护好传统村落,一要坚持“人”“物”双重保护。传统村落保护既要见物,又要见人,只有人与物完美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二要增强文化自觉,遵循活态保护原则,只有融入“活态”的人气,才能使村落保护与村民生活相映成趣。
@邓邓妹坨:偏远地区的传统村落正处于老龄化、空巢化、自然性颓废状态,怎么规划才能较好保存这类传统村落文化呢?
@DC把酒临风:我们曾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协同创新,形成齐抓共管的新格局;二是创新保护思路,做好保护方案;三是出台切实可行的保护法规;四是明确主体,确保传统村落原住民的利益。
@比格羊:许多传统村落的保护依赖于国家出资,如何引进社会力量开展村落的保护工作?
@DC把酒临风:我们正在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进社会健康资本对传统村落或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乡村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对认领人所投入的保护修缮资金,予以相应的税收减免,以激活社会资本的巨大能量。
【网络关注】
光明网数据新闻工作室
传统村落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在工业文明的大潮中,如何实现自然与工业的共生,保障传统村落的生态环境是网友讨论的重点。据光明网数据新闻工作室统计,近一个月有关传统村落生态环境的讨论量达5.5万条。
网友认为,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文明理念,应将这种理念纳入古村落的建设维护之中。网友“sunshine1979”留言:“福建省邵武市桂林乡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及传统村落特色,先后与全国80多个高校、画院合作,打造出集写生创作、休闲养生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综合体。这种将传统村落文化融入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值得借鉴。”
也有网友提出,部分古村落存在环境污染、设施陈旧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传统村落的发展。网友“筑梦乡野实践队”称:“有的地方对传统村落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认识不足,许多传统村落的格局风貌、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由于受到风雨侵蚀和洪水、泥石流、地震等自然因素的破坏,众多已无人居住的民宅、祠堂濒临倒塌。”网友“乌镇老田埂”坦言:“有些正在开发中的传统村落中到处都是白色垃圾。”
网友呼吁聚合村民、政府、社会力量,依法依规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网友“江江爱喝奶盖呀”称:“关键是要激活村民的保护意识。通过普及宣传教育让大家认识到村子里每一座建筑的特殊意义,不再随意进行改造和破坏。”网友“宝月楼杨勇”认为:“要加强对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就必须做好整体规划,依法保护古村落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持传统村镇的原有肌理,延续其传统空间格局,构筑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的乡村建筑风貌。”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folkw |